四川食用菌菌种是食用菌很重要的一部分,没有菌种就没有后面的食用菌,但是食用菌菌种在生产过程中会受到污染,所以我们就要了解一下有哪些污染源,然后来避免发生这些情况。
1、菌种原发污染、接种过程污染用于扩繁的菌种本身不纯,种源存在污染。种源污染一般都是隐性的,不容易被发现,往往都是在扩繁过程中被发现,繁育的菌种污染普遍,不是某一瓶某一袋的问题,损失一般较大。接种过程污染是由于条件限制,设备简陋,无菌操作不规范,技术性差而造成的污染。
2、器皿、材料、培养基质污染这种污染是由于灭菌过程存在问题,灭菌不干净,或器皿(袋)破裂二次污染造成的。培养基质料含有单宁或香料类防腐化学物质(杉、松、樟木质含有的醇、脂、醚),造成菌种吃料萎缩,菌丝无法正常生长和蔓延。
3、环境污染、技术控制不当造成的污染由于环境温度高、过于潮湿,各种杂菌容易滋生造成感染,另外就是虫、鼠危害,造成外源性污染。在培养基质料制作过程中,pH值、C/N比例、水分含量等的不适合,在培养过程中光照、氧气含量、CO2浓度、温度、湿度等条件控制不当,都会造成菌种生长环境不理想,菌种的生理活动受压抑,菌丝不能快速生长占据整个培养基质空间,给其他菌入侵和繁育(菌类竞争)造成条件,从而放大了污染的影响。
以上就是四川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源了,大家现在都了解了吧。